欢迎厦门大学彭栋梁教授、中科院宁波材料所邱报副研究员访问课题组

2025-04-28

 2025年4月28日,厦门大学彭栋梁教授、中科院宁波材料所邱报副研究员应我校化工学院汤育欣教授邀请,于泉港楼南101优尔报告厅为师生带来精彩学术报告


1.厦门大学彭栋梁教授"面向下一代高能量密度锂电池的电极材料设计与性能调控"专题学术报告

高能量的正负极材料是开发下一代高比能锂电池的关键。彭教授团队近几年围绕高能量锂金属负极和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开展了较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一些研究进展,同时也遇到了一些新的挑战。尤其是团队从不同角度、采取不同策略,解决了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存在的首次库仑效率低、倍率性能差以及容量和电压衰减严重的问题,初步建立了不同改性策略与电化学性能间的构效关系,探索了协同提升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综合电化学性能的有效方案,发展了几种简单、高效、可规模化的高容量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的关键制备技术。获得的研究结果为新型高能量密度锂电池的研发提供了一些可借鉴的新思路。

彭栋梁教授为师生带来一场从爱好到科研的精彩报告,先以自身经历为切入点给予了师生们鼓舞与思考,再以前瞻性视角系统解析了电化学储能领域的最新突破,其创新性观点引发与会师生的深度思考与热烈探讨。在互动交流环节,与会者围绕高能量密度电池材料展开专业对话,针对固态电解质工程化应用等前沿方向进行了多维度的学术碰撞。


彭栋梁教授报告现场



2.中科院宁波材料所邱报副研究员作"富锂锰基材料的研究经历分享"专题学术报告


邱报副研究员在学术报告中系统阐释了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的反应机理与性能优势。他指出,虽然该类材料凭借独特的阴离子氧化还原机制可实现超高比容量,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仍面临显著的技术瓶颈: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材料会出现持续的电压衰减现象,这种"老化效应"严重制约了其商业化应用前景。针对这一关键科学问题,邱副研究员重点探讨了如何在维持材料高能量密度特性的同时,有效提升其循环稳定性,并从材料设计、界面调控等多角度提出了创新性解决方案。

邱报副研究员的专题报告不仅深入剖析了富锂正极材料的前沿研究进展,更创新性地将学术探索与科研实践相结合,系统分享了高水平论文发表过程中的关键要素与多方协作机制。其独到的学术见解引发了与会师生的广泛共鸣,现场互动交流气氛热烈。本次学术活动通过搭建多学科交叉对话平台,成功促进了电化学基础研究、材料科学创新与工程应用开发之间的深度融通,为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提供了重要契机。




邱报副研究员报告现场



  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