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亮点

        1.表面受限无序氢键体系构筑实现全固态聚合物锂电池稳定性突破


福州大学先进储能电池技术科研团队开发了一种表面受限的无序氢键体系,通过化学修饰在玻璃纤维表面固定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 (AMPS) 分子,通过构建多供体位点氢键网络,实现三重协同效应:结晶抑制:AMPS分子破坏PEO链段有序排列,形成松散非晶结构 (XRD显示结晶度降低23%);弱化配位:氢键降低醚氧基电子云密度,削弱EO-Li⁺强配位(7Li NMR化学位移上移0.15 ppm);阴离子锚定: AMPS磺酸基与TFSI⁻形成稳定氢键,抑制阴离子迁移(Raman显示游离TFSI⁻占比达97.2%)。

合理设计的ASSLB在65 oC和1.0 C下展现出充放电400次后容量保持率仍为87.5%的长循环寿命,超越了目前报道的大多数聚合物基ASSLBs。该工作为全固态电池设计提供新范式:安全性上,消除液态电解质泄漏风险,抑制锂枝晶生长(SEM显示循环后锂负极无枝晶);能量密度上,软包电池在0.5 C下循环200次容量保持率98%,优于同类报道。

该成果以“Surface-Confined Disordered Hydrogen Bonds Enable Efficient Lithium Transport in All-Solid-State PEO-Based Lithium Battery”为题,发表在《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期刊。



2.强阴离子溶剂化型离子液体电解质实现锂金属电池中稳定的高镍正极材料


福州大学先进电池储能技术团队针对商业碳酸酯电解液与高比能锂金属电池兼容性差的问题,开发了一种含双阴离子(FSI和TFSI) 的强阴离子溶剂化型离子液体电解质。该电解质既具有传统有机电解液的高离子电导率特性,又保留了离子液体基电解液的优越界面稳定性性和不可燃性。

基于该电解质的Li/NCM811电池表现出高的初始比容量(0.1 C下为203.0 mAh/g),优异的容量保持率(1.0 C下500个循环后为81.6%),以及出色的平均库仑效率(1.0 C下500个循环后为99.9%)。此外,安时级的Li/NCM811软包电池实现了386.0 Wh/kg的能量密度,表明了该电解质的实际可行性。这项研究为先进离子液体电解质的合理设计提供了实用解决方案和基础指导,有望促进了高安全性和高能量密度锂金属电池的发展。

该研究工作以“Anion-Reinforced Solvating Ionic Liquid Electrolytes Enabling Stable High-Nickel Cathode in Lithium-Metal Batteries”为题,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Advanced Materials》上。


C1E1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