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8日,清华大学的何向明教授应我校化工学院汤育欣教授邀请,在泉港楼南101优尔报告厅作了题为“锂离子电池安全性研究”的学术报告,系统介绍了其团队在电池安全方面的系列创新成果。
本次报告系统性地探讨了锂电池安全性的核心问题与未来发展方向,主要涵盖以下四个关键方面:锂电池安全事故的诱发因素、电池燃烧的化学动力学机制、液态电解液特性与安全性能的关联性研究,以及面向未来的锂电池安全解决方案。何向明教授首先指出,尽管锂电池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电动汽车及储能系统等诸多领域,但其安全性问题依然突出。现行标准(如GB/T 31485-2015)在实验室条件下通常采用单一变量测试方法,难以有效模拟实际应用中机械滥用、热滥用和电滥用等多重应力耦合的复杂场景,从而导致电池虽通过认证却在真实使用中发生事故的“认证悖论”频现。
随后,他深入阐述了锂电池安全事故的多因素诱发机制,并从化学动力学角度分析了电池热失控及燃烧过程中的关键反应路径与能量释放机制。最后,报告重点讨论了液态电解液的化学特性与电池安全性能之间的内在关联,并前瞻性地提出了提升电池安全性的可能路径与创新解决方案,包括新型测试方法的设想与可靠性评估框架的创新。
何向明教授以自身科研实践为主线,生动阐述了从基础问题发现到技术方案集成的完整创新路径,其跨学科研究方法为与会师生带来了深刻启发。本次报告有效促进了材料、物理、化学等多学科领域的交叉融合与创新合作。

何向明教授教授报告现场

合影留念